- 金丹元;刘飞;
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各种“后学”如雨后春笋般出现。电影发展至今,商业化的影视审美有如其他流行艺术审美,无法回避“后”因素带来的深刻影响。在“后”语境中,伴随高科技的发展,电影拥有了更为广阔的影像表达空间,无论是在主题表现,还是技术层面,都更容易与“虚拟”画面实现连接,进而促使虚拟与现实的界限变得模糊,这必然会引发对当下带有“幻”色彩电影的重审和挑战。电影创作的未来发展需要扎根于人们的现实生活,坚守现实主义中的人道主义精神和理性反思,同时更需要统筹技术影像、经济资本和观众审美需求,不断突破叙事瓶颈与类型边界。唯有如此,“幻”色彩的电影才能与现实主义共存,持续探索人类命运的未来走向。
2025年05期 v.46;No.224 48-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0K] [下载次数: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 周斌;
在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建设美丽中国的历史进程中,国产生态纪录片的创作拍摄显示出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生态纪录片的创作拍摄应切实注重营造纪实美学风格,要真实记录与反映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与生态文明建设有关的各类现象和各种问题,以此凸显影片的认识价值、社会价值和美学价值。同时,还需要真切反映人类如何改造不适合自身生存的客观环境,不断加强生态环境治理的各种情景;其创作拍摄在表现形式和技巧手法等方面应该不拘一格,要力求多样化;在艺术和技术品质等方面则要努力追求精致化,使之能有更强的艺术吸引力和感染力。另外,要提倡纪录片类型样式的交叉融合,以此使生态纪录片的思想内容更加丰富而充实,艺术形式也更加新奇而多样。当下,进一步加强国产生态纪录片的创作拍摄既是时代和社会的需要,也是国产电影创作面向时代发展和社会变革,不断促进自身繁荣发展的需要。
2025年05期 v.46;No.224 55-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K] [下载次数: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 ] - 张红波;
明清三国戏曲数量众多,文化旨趣不尽相同。既有文人化程度很高的雅致作品,也有俗文学特征特别明显的作品。前者多通过杂剧的方式得以表现,后者则多出现于明清三国传奇以及数量众多的花部戏之中。其中,文人之笔主要是通过素材的文人化、语言的典雅化和情感的理性化三个方面体现出来;民间之趣则多是通过情节的市井化、语言的浅近化与形象的世俗化三种方式得以呈现。从作品数量的比例以及整体特征等方面来看,民间之趣是明清三国戏曲的主要特征。
2025年05期 v.46;No.224 63-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8K] [下载次数: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