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

  •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自我革命的重要思想的理论构建和深刻内涵

    丁晓强;李萌萌;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自我革命的重要思想,建立在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深刻把握和党的历史经验全面总结的基础之上,在新时代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伟大实践中逐渐形成并概括的。这一思想讲清楚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要自我革命、为什么能自我革命、怎样推进自我革命的基本道理;从为什么能自我革命出发,论述了党的自我革命的价值观、认识论、方法论,这是关于党的自我革命的重要思想的哲理;根据这些哲理,从为什么要自我革命出发,阐述了关于党的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和跳出治乱兴衰历史周期率“两个答案”的基本原理;根据这两个基本原理,从怎样推进自我革命出发,提出了“九个以”的战略指导方针,由此构建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自我革命的重要思想的理论体系,深刻解答了新时代建设一个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和怎样建设一个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重大时代课题,具有原创性的贡献。

    2025年03期 v.46;No.222 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5K]
    [下载次数: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才工作重要论述研究

    王政;

    《习近平关于人才工作论述摘编》系统梳理归纳了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才工作重要论述的七个方面。这一重要论述传承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人才观,汲取了党百年来的人才工作经验,融合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智慧,其生成还源于习近平同志在地方工作的实践探索。这一重要论述的核心要义涵盖原则论、地位论、目标论、培用论、制度论、环境论、精神论。这一重要论述拓展升华了马克思主义人才理论,为培育、汇聚、使用人才提供了切实可行的实践指引,为全球人才治理贡献了中国智慧和方案,意义重大非凡。

    2025年03期 v.46;No.222 13-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7K]
    [下载次数: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井冈山精神与红色文化资源研究

  • 口述历史中的井冈山时期毛泽东形象研究

    孙伟;曾亮宇;

    井冈山时期是毛泽东革命生涯的关键起步阶段,丰富的口述史料为我们呈现出亲切的、立体的毛泽东形象,即关爱军民、民主建军的革命家,高瞻远瞩、不惧困难的战略家,求真务实、勤学善思的理论家。这既是时势所造,亦是个人主观努力与长期革命锤炼所致,取决于毛泽东对中国国情的深刻把握、在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革命经验、善于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始终保持坚强的党性。井冈山时期,是毛泽东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形象形成的奠基阶段。

    2025年03期 v.46;No.222 22-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3K]
    [下载次数: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毛泽东关于党的监督思想的形成条件、核心要义、内在逻辑及时代价值

    张保和;

    毛泽东关于党的监督思想形成于特定历史背景,源于马克思列宁主义及中国传统文化,并在实践中发展。其核心要义包括广泛参与的民主监督、自我净化的党内监督和长效机制的制度监督,内在逻辑体现为人民至上的价值取向是根本遵循、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是必然要求以及促进党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是重要途径。在新时代,毛泽东关于党的监督思想为全面从严治党提供了理论指导,对推动构建科学有效的监督体系,增强党的执政能力和公信力,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时代价值。

    2025年03期 v.46;No.222 30-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3K]
    [下载次数: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

  • 主流思想舆论引领我国高校网络文化生态建设研究

    蒋桂芳;乔小慧;

    良好的高校网络文化生态需要主流思想舆论引领。当前主流思想舆论在引领高校网络文化产品供给、高校网络生活方式以及高校网络文化价值取向、网络治理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由于一些高校存在网络文化生态监管体系薄弱、主流思想舆论引领的问题意识不够、高校协同有效的宣传体制机制不健全等问题,造成引领效果不突出、内容同质化、引领形式陈旧、引领力不足等。提升主流思想舆论的引领力,必须进一步完善监管体系,加大监管力度,遏制负面因素;不断强化问题意识,提升主流思想舆论引领的针对性;积极创新引领形式,提升主流思想舆论吸引力;不断完善体制机制,提升主流思想舆论引领合力。

    2025年03期 v.46;No.222 39-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2K]
    [下载次数: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 “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的实质要义

    糜海波;

    “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这一最新论断表明了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真理的持守笃信及其中国化时代化的高度自觉,揭示了中华民族近代以来从衰落到再度崛起、走向伟大复兴的理论根源,蕴含了科学与政治相融合的实质要义。它表现为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之主体要义是中国共产党“能”与“行”的相互成就,理论要义是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的守正创新,现实要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好”的系统印证。深入理解“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的实质要义,对于持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和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信自强具有重大意义。

    2025年03期 v.46;No.222 48-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70K]
    [下载次数: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 习近平文化思想融入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价值意蕴、逻辑理路、实践路径

    方原;位涛涛;

    习近平文化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文化篇,为新时代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和科学行动指南,也为推动新时代教育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教育强国提供了根本遵循。深入推进习近平文化思想融入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是“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这个首要政治任务”的重要要求。深刻领悟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重大意义、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通过科学合理的教育体系建构、问题导向的教学改革以及纵向贯穿与横向互补的融入机制,着力提升育人实效,实现对大中小学生全链条、深层次的文化育人,确保习近平文化思想在大中小学生心中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从而为培养具有坚定理想信念、深厚文化底蕴、高尚道德情操和强烈社会责任感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提供有力的思想保障和文化支撑。

    2025年03期 v.46;No.222 57-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48K]
    [下载次数: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算法推荐视域下高校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智能化传播风险及其治理

    朱应开;

    算法推荐赋能高校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建构,推动主流意识形态话语传播智能化嬗变。算法推荐去中心化、泛娱乐化、圈层阻隔阻碍高校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有序传播,导致技术“凌驾”于人之上,给高校主流意识形态工作带来风险挑战。仔细分析,需以主流价值驾驭算法,推动高校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有序传播;以公开透明化监管规制算法,构建高校主流意识形态话语传播良好生态秩序;以智慧分发技术穿透信息茧房,推进高校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智能传播;以生活化叙事推动话语表达创新,增强高校主流意识形态话语传播实效。以此夯实我国高校主流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维护我国意识形态安全。

    2025年03期 v.46;No.222 64-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34K]
    [下载次数: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语言学研究

  • “简要—约量—认识情态”的语义演变路径研究——以“约”“略”为例

    曾检红;戈孙怡;

    “约”“略”都从“简要”义隐喻为“约量”表达词,再发展出“认识情态”的用法,属于不同时期的平行演变。受双音化影响,“约”“略”对应地产生了“大约”“大略”,需要注意的是,“大约”“大略”的成词途径并不同。此外,“大约”“大略”与其他约量词共现时,总是处于谓语之前,或者短句开头位置,为约量用法演变出认识情态用法提供了句法基础。这些发现有利于我们理解汉语中约量副词的形成和再次演变的条件。

    2025年03期 v.46;No.222 71-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79K]
    [下载次数: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哪里话”类话语标记的贬抑功能及其形成机制

    张若水;

    用于应答的“哪里话”类话语标记表示否定义,“哪里话”意思是“什么话”,“哪里的话”意思是“从何人处得来的结论”,“哪儿的话”是“哪里的话”的口语形式。它们三者既有相同的形式特点,又有三点差异。从行、知、言三域,“哪里话”类否定话语标记的贬抑功能有十种区分。言者使用这类话语标记将言说主体在立场范畴下划分出不同的同盟关系,或维持非同盟状态。“哪里的话”“哪儿的话”演化路径和形成机制相似,“哪里话”的演变过程和形成机制与它们二者不同,更为复杂。

    2025年03期 v.46;No.222 80-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92K]
    [下载次数: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庐陵文化研究

  • 黄庭坚知太和县事迹考

    胡迎建;

    宋神宗元丰年间,黄庭坚知吉州太和县主政三年,他查民情,抗盐税,关心农事,为政清廉。公事完成之余,他热爱田园,寄情山水,与邻近官员交游,与故人遥相唱和,创作了近二百首诗歌。泰和三年,是其诗风成熟的关键时期。

    2025年03期 v.46;No.222 90-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48K]
    [下载次数: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江右王学和庐陵精神的守护与传承——从王时槐《西原会规十七条》说起

    陈冬根;

    位于江西中部的吉安,是明代“王学”在赣传播的大本营。江右王学的核心人物大部分来自此地。这与吉安地区自宋代以来逐步形成的学术氛围和思想土壤有关。自北宋欧阳修以来,吉安士大夫群体就逐步形成了强调自我修养和追求事功的传统。这种双重追求的价值观被今人概括为“庐陵精神”。吉安地区的阳明学推崇者,一直致力于借讲学以维世道、以淑民风,其与吉安的精神传统一脉相承。王时槐在吉安创办各种讲会传播和发展王阳明思想,成为明代中后期“王学”代表人物之一,其所创订的《西原会规十七条》成为江右王学思想传播的指导性文件。在这些会规条款中,吉安士大夫那种功业与内修逻辑相贯通的观念,与王阳明的“知行合一”学说有着深度的契合。

    2025年03期 v.46;No.222 98-1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29K]
    [下载次数: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教育学研究

  • 王心斋平民德育思想

    吴凡明;辛宇航;

    王心斋是阳明后学泰州学派的创始人,其平民德育思想汲取了阳明学的心学理论及主体精神,又具有独特的个人风格。王心斋的德育思想因应明朝中后期儒学世俗化的倾向,走上了平民化的道路。王心斋吸取阳明心学的致良知思想,认为个体的道德良心是齐家治国的根本,把培养“人人君子,比屋可封”的理想人格作为德育目标,以张扬个体价值和主体精神作为实现道德理想的方法路径。王心斋德育思想对当时的儒学世俗化、平民化起到了关键作用,也为社会的稳定做出了贡献。

    2025年03期 v.46;No.222 107-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28K]
    [下载次数: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人工智能时代大学生创新思维培养的价值、困境及突破

    刘斌;张旭;江毓君;

    创新思维作为驱动创新的基石,不仅是学生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核心目标,更是教育强国建设的内在要求。人工智能时代,大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面临多重困境,体现在工具依赖中逐步消解、数据轻信中不断退化、技术崇拜中日益钝化等方面。要化解上述困境,需要从观念、工具和方法三个维度出发,凸显人的主体地位,发挥技术的赋能作用,重构人机博弈形态。

    2025年03期 v.46;No.222 115-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45K]
    [下载次数: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近十年我国乡村教育研究热点与趋势分析——基于对中文核心期刊文献的计量分析

    宿庆;张舒婷;

    乡村教育是乡村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一直以来备受关注。在乡村振兴背景下,我国的乡村教育研究日益丰富,许多学者从不同角度探索了乡村教育的发展,但是学术界对于乡村教育的研究热点和趋势分析还比较少。文章以中国知网收录的2760篇与乡村教育相关的期刊论文为研究对象,运用信息可视化软件绘制出近十年乡村教育研究的知识图谱,分析中国乡村教育研究的现状和热点主题。通过分析发现目前我国乡村教育研究围绕乡村教师、乡村学校的研究热度持续不断,同时在乡村振兴背景下,技术赋能、师范生培养、在地化、高等教育等问题在未来将获得更多关注。未来乡村教育除了持续聚焦当前研究问题外,还需进一步关注乡村教师发展问题,探索新技术在乡村教育中的应用路径,以及扩展研究领域,如乡村思政教育、乡村学生全面发展等。

    2025年03期 v.46;No.222 123-1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71K]
    [下载次数: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