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吴凡明;辛宇航;
王心斋是阳明后学泰州学派的创始人,其平民德育思想汲取了阳明学的心学理论及主体精神,又具有独特的个人风格。王心斋的德育思想因应明朝中后期儒学世俗化的倾向,走上了平民化的道路。王心斋吸取阳明心学的致良知思想,认为个体的道德良心是齐家治国的根本,把培养“人人君子,比屋可封”的理想人格作为德育目标,以张扬个体价值和主体精神作为实现道德理想的方法路径。王心斋德育思想对当时的儒学世俗化、平民化起到了关键作用,也为社会的稳定做出了贡献。
2025年03期 v.46;No.222 107-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28K] [下载次数: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刘斌;张旭;江毓君;
创新思维作为驱动创新的基石,不仅是学生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核心目标,更是教育强国建设的内在要求。人工智能时代,大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面临多重困境,体现在工具依赖中逐步消解、数据轻信中不断退化、技术崇拜中日益钝化等方面。要化解上述困境,需要从观念、工具和方法三个维度出发,凸显人的主体地位,发挥技术的赋能作用,重构人机博弈形态。
2025年03期 v.46;No.222 115-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45K] [下载次数: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宿庆;张舒婷;
乡村教育是乡村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一直以来备受关注。在乡村振兴背景下,我国的乡村教育研究日益丰富,许多学者从不同角度探索了乡村教育的发展,但是学术界对于乡村教育的研究热点和趋势分析还比较少。文章以中国知网收录的2760篇与乡村教育相关的期刊论文为研究对象,运用信息可视化软件绘制出近十年乡村教育研究的知识图谱,分析中国乡村教育研究的现状和热点主题。通过分析发现目前我国乡村教育研究围绕乡村教师、乡村学校的研究热度持续不断,同时在乡村振兴背景下,技术赋能、师范生培养、在地化、高等教育等问题在未来将获得更多关注。未来乡村教育除了持续聚焦当前研究问题外,还需进一步关注乡村教师发展问题,探索新技术在乡村教育中的应用路径,以及扩展研究领域,如乡村思政教育、乡村学生全面发展等。
2025年03期 v.46;No.222 123-1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71K] [下载次数: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下载本期数据